万州区消委发出今年第6号消费预警,提醒消费者和经营者在干洗衣服时要注意五个方面,切莫让干洗衣物添烦恼。
干洗投诉呈上升趋势
干洗店在带给消费者轻松与便捷的同时,也让消费者体味到了尴尬与烦恼。据区消委统计,干洗行业的投诉呈逐年上升趋势,投诉涉及金额不断上涨。
其根本原因是一些干洗店接洗衣物时没有干洗合同提供给消费者,即便有也很简单,一些消费者交付衣物时也没与干洗店对送洗衣物损坏后如何赔偿等事项事先商定,区消委在调解干洗行业的投诉时往往无据可依,只能根据衣物受损程度进行调解,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和争端。比如,消费者付某将一件新买的只穿过一次的价值300元的西服拿到某干洗店干洗,由于当时比较匆忙又是熟人就没有检查衣服,也没有向经营者索要单据,当他取回衣服时,却发现衣服下摆处有一小洞,由于无据可查,双方最后只能自行和解了事。消费者刘某将一件价值500元的羊毛衫送到某干洗店干洗,取衣服时没有当场检查,取回家后,过了几天准备穿时才发现羊毛衫变了形,再去找干洗店时,干洗店不承认是他们洗坏了。
干洗衣服注意五个方面
区消委在消费预警中提醒消费者和经营者在干洗衣服时要注意五个方面:
消费者送洗衣物要选择信得过的干洗店。在选择重信誉、放心的干洗店的同时要注意干洗店是否有干洗设备,干洗设备是否经常在运转。区消委在暗访中发现,许多干洗店名为干洗,实为水洗,有的干洗店虽然摆着一台干洗机,其实只不过是充当道具的摆设,更有甚者,有的干洗店的设备只有熨斗和烫布,操作起来也很有学问:在脏衣服上放块浸湿的烫布,再在上边放块干烫布,热熨斗一过,脏东西一部分渗下去,一部分被吸进布里,这样"洗"出来的衣服看起来挺括、干净,但穿不了两天脏污就会重新显现出来。
消费者和经营者在交接衣物前双方要当面彻底检查衣物是否有损坏、污渍、掉线、掉扣等现象,事先约定衣服损坏后应如何处理,作好书面记录并填好单据,在取衣服时双方也应当面检查清楚,以免事后发生纠纷。
消费者在送洗衣物时要仔细阅读经营者提供的干洗衣物合同条款,对合同上没有约定的条款双方要进行书面约定,明确责任并签名。
经营者在收洗衣服时要根据自己的技术、洗涤水平量力而行,注意查看衣服上所标明的洗涤标志和禁忌符号,切不可有衣服送洗就接收,因小失大,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如果消费者执意要洗,也要事先约定损坏后如何处理,并书面注明。
经营者在收洗高档衣服时要告知消费者可以进行保值洗涤,一旦衣物被洗坏经营者则要按照保值价进行赔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