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干洗联合网 >> 时事动态 >> 业界动态 >> 正文 2005年12月5日 星期一 
  缝制机械“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           
缝制机械“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
[ 作者:admin    转贴自:Internet    点击数:336    更新时间:2001-1-1    文章录入:admin
序言 缝纫机(缝制机械)主要是以缝纫机和裁剪、慰烫、粘合等为主,除了服装产品外,还适用皮革、 刺绣、箱包、制袋、室内装饰等需要重叠缝合和装饰的领域。随着人们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的提 高,其使用范围不断扩大。缝纫机械产业包括二大类:即以生活资料为主的家用缝纫机和以生产资 料为主的工业缝纫机、家庭用缝纫机中包括普通家用缝纫机、多功能家用缝纫机、家庭纺织机和刺 绣机;工业用缝纫机中包括缝纫、裁剪、粘合、慰烫、封袋,是许多相关工业主要加工设备。缝纫 机工业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1、 行业发展状况 (一)、行业现状 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我国目前共有缝制设备制造企业535个,其中国 有企业55个,占10.3%;集体企业331个,占61.8%;三资企业66个,占12.3%;整机企业152 个,大中型企业37个,分别占28.4%和7%。 据协会统计,至一九九八年,我国共有缝制机械及零部件生产制造企业710多家,其中整机生产企 业近170多家,零部件配套企业有500多家,股份制上市企业有1个。现有从业人员12万多人,其中 技术人员约占6.4%。缝纫机研究机构10多家。专业为行业服务的有全国缝制设备工业信息中心、 全国缝纫机质量检验监督测试中心和全国缝纫机标准化中心。 一九九八年缝纫机生产能力800-850万架,其中家用缝纫机550-600万架,工业缝纫机250万架, 现有固定资产原值50亿元,净值约35万元;1998年缝纫机产量达到700万台,全行业工业总产值约 80亿,利和税合计6亿元,出口创汇近2.8亿美元。“九五”期间品种增加了200种,目前常规生产 已有400多种,总数达到600多种,新产品的比例达34%,机电一体化产品约占总量的1.2%,高速 平缝机、高速包缝机、厚料机以及电脑刺绣机等已填补国内空白。部分产品质量已达到90年代国际 先进水平。 主要品种有:家庭用缝纫机,多功能缝纫机,高速、中速平缝纫机系列,高速、中速包缝机系列, 绷缝机系列,特种机系列和刺绣机系列产品等,还有裁剪,熨烫,粘合和电脑打版系统。 我国缝制机械工业生产基本上形成了六大产区:有上海、西安、浙江、江苏、华南和天津等地。地 区结构比较明显,生产配套体系比较完整。 (二)、“九五”计划执行情况 “九五”(至一九九九年九月)期间,累计生产缝制设备2435多万台,其中家用缝纫机产量1629 万台,工业缝纫机805产量万台,行业完成产值247亿元,利和税总额50000万元;“九五”期间累 计出口创汇10亿美元,出口产品已拓展天140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 “九五”计划实施情况

年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计划产值

46

53

60

68

75

计划产量

700

680

680

680

700

家用机

510

480

460

450

450

工业机

180

200

220

230

250

创汇

2.7

3.1

3.6

4.3

5.0

完成产值

67.7

75.5

62.5

42.0

 

完成产量

683.7

702.6

652.0

397.4

 

家用机

495

468.4

428.0

238.4

 

工业机

188.7

234.2

224.0

159.0

 

创汇

2.4

2.7

2.86

   
    在管理上,组织行业对跨二十一世纪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对行业技术进步、产品出口战略、对建 立零部件配套体系的研讨;部分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加强管理,企业资产重组和国有企 业改革也迈出了重大步伐。国有企业正在完成国有经济市场化改造,初步形成一种自我发展、自我 激励的新机制。 在质量上,行业中主要骨干企业都已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论证,质量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不少 产品已达到国际上90年代初的水平。初步形成一种自我发展、自我激励的新机制。 在环境保护上,企业环保意识明显提高,大量改造了带有污染的旧工艺,改造了铸造、烤漆、电镀 和热处理工艺,实施了三废处理。 预计到2000年完成总产值300亿元,总产量3500多万台,出口创汇额15亿美元。 (三)、行业调整发展的主要成就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开放,缝纫机生产基本上满足了 家庭的需要。自八十年代始,行业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调整,工业机替代了家用缝纫机,家用缝纫机 也上了一个新的消费台阶,新型的家用多功能缝纫机更适合新的家庭需求;目前全行业家用多功能 缝纫机生产企业有十多家,年产能力达到180万台,目前,出口量占88%;工业缝纫机产量逐步增 加,品种不断发展,其中不少产品已成为我国出口主导产品,电脑高速平缝机、电脑刺绣机已填补 国内空白,工业缝纫机的产值和出口创汇都已占总产值和出口创汇的50%以上。我国生产企业在消 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发展又有了长足的进步,部分企业在生产技术上采用了柔性生产线,电子控 制生产线、粉末喷涂技术,精中工技术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新品种以每年24%的速度递增,品种 系列逐步完善,档次不断提高,质量稳定,裁剪、熨烫、粘合设备也得到迅速发展,除部分特种缝 纫机和高档次缝制机械外基本上都能替代进口,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九五”期间,全行业企业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其中有20多个企业获得了进出口自主权,有 16个企业通过了ISO9000系列国内、国际质量认证,有的企业通过了欧盟国家的EC、UL认证,我国 缝制设备已进入140世界多个国家,年创汇近3亿美元。零部件生产也随着对外配套,质量稳定, 能力增大,除了部分关键零部件外,基本直都实现国产化。 (四)、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供需平衡需协调 企业在发展中,数量型增长仍是企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因此要注重产品结构调整,缝纫 机的需求受服装产业发展动向最大,必须把握市场,了解缝制产业行业、销售业界以及用户的需求 动向,协调供需,避免重复投资建设,防止盲目增长。 2、面对多方位的竞争 虽然在国际上从事缝制设备生产的国家越来越少,但是产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我国目前是生产 的大国,而不是生产强国,首先面对的是国际上的竞争,从价格成本上我们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 品种、质量上还缺乏竞争实力;国内低、中档次的产品的趋同化,形成了激烈的竞争;三资企业的 迅速崛起和相对技术管理水平的超前,原有国内企业处于下风;部分乡镇企业采用不正当手段,和 低价倾销,使竞争处于无序。面对多方位的激烈竞争,整个产业必须加速市场化进程,适应市场经 济的发展。 3、技术开发力量薄弱和人才的短缺 缝纫机产业是一个传统产业,是经历了一般家用缝纫机生产向工业缝纫机生产这样一个发展的过 程,随着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高新技术在这一传统产业上的嫁接已是这一行业发展的必 然趋势。而目前我现有的机械加工设备80%以上还是采用传统的加工设备,开发新品种以样机测 绘,很少有理论研究和数据验证.我们必须对缝纫机这一传统产业注入新的活力,需要在对传统产 业改造过程中加大科研的投入,建立相应的科研部门,尤其是需要机电一体化(机械和电脑相结 合)的专业人才;需要有社会力量的支持;从当前的现状来看,技术开发和人才的培养是我们行业 的当务之急。 4、产品质量有待提高 产品表面、外观质量和包装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铸件毛坯、错边、油漆和包装箱;因加工 技术和原材料等原因,零部件、紧固件、密封件等质量再需要进一步提高;零配件供应和维修服务 水平还得进一步提高。 5、营销理念有待改变 树立市场服务意识,需要建立一套适应国际化市场特征的市场信息体系和营销体系,需要有一批外 向型的专业营销队伍。 (五)、行业与国际上主要差距的分析 世界上缝纫机主要生产国有日本、德国、意大利、韩国和中国、中国台湾地区,世界总产量约 1700万台,其中中国占生产量的50%左右。近年来国际产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动,产业结构进行了调 整,基本上实现了产业的地区性转移,即完成了中、低档次的产品和低附加价值的产品向海外转 移,零部件向国外采购,实现了低成本扩张,并在此基础上,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大了由传 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的力度。加快了高新技术的嫁接,实现了产品的升级换代。 目前在此领域内,日本、德国等企业始终占据技术的制高点。而我国缝制设备生产企业与先进国家 的差距也逐步拉大。 1、先进技术的差距 国际上先进国家在产品开发上大量应用高新技术,如电脑、微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已广泛的使用, 激光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也已开发使用。而且这些技术已日臻成熟,对我国缝纫机行业来说还是 一个空白。在加工技术上都采用柔性、智能和无人化生产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已得到了更广泛的 应用。 2、品种系列的发展 日前国际上已开发了6000多种,随着相关工业的需求,还不断开发特殊、专用的新品种。新品种 都以省力化、自动化、多功能,人机对话和人体工位原理,根据服装制造用户的要求,开发制造快 速反应系统,并正在研究新型的立体缝纫和无线缝纫,并完全实现了CAD/CAM/CIMS。目前,我国 能生产的全部品种仅是国际上的十分之一,此外,在品种档次上还有很大的差别。 3、质量的稳定性 国际上著名企业通过其不断的努力,制造高质量的产品和商业信誉,在世界上已树立了著名品牌。 如:JUKI、Brother等,其中之一就是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尤其是对高速化和电脑化的产品提出更 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高档次产品中如电脑三自动缝纫机和电脑刺绣机还存在着一定的不稳定性,更是需要产品 质量的可靠与稳定。 4、相关领域的研究 国际上缝纫机产业并不单纯着眼于产品的制造,更注重于人力、能源、环境的研究,研究用户在缝 制工厂的合理化、现代化和自动化,研究缝制对象如:面料、纤维、内衬材料、缝线、粘合剂等相 关技术,建立数据库,开展学术交流,配合整个产业的发展。而我们正缺乏这方面的深入研究。 (六)、行业调整和发展的基本经验和问题的成因分析 八十年代初期,社会市场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家用缝纫机产量已供过于求,工业缝纫机还处于短 缺,全行业都注视到急需对产品结构的调整。一个由家用缝纫机转向工业缝纫机、由低速转向高 速、机械向电脑自动化方向发展的产业调整序幕拉开了。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当时有50多家缝纫机 生产企业因此而关停并转,产量也由1982年的1280万下降到1990年的900多万台,其中工业缝纫机 生产不断增长,品种也得到了迅速发展,逐步形成了几大系列,行业步入了一个比较正常发展的渠 道。 其基本经验是:通过改革开放,加快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努力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在不到十年 的时间内就完成了整个产业的结构调整。 因产业发展的同时,社会协作关系和配套体系也逐步完善,随着零部件采购的体系的建立,通用零 部件采购相对容易,一些小型的组装工厂也发展起来,产品同构化现象十分严重,产业中也出现了 侵犯专利和知识产权的行为,仿冒产品也充塞市场,这也需要我们引起重视,加强整顿。 国内外市场预测及行业发展趋势 (一)、“十五”和2015年国内市场预测和分析 1、缝纫机及缝制机械市场预测和分析 世界有60多亿人口。“衣、食、住、行”是人类基本生活的一部分,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还离不开 需要重叠缝制的服装和装饰品。住宅、家庭、随身携带与人们生活有关的需要缝制作业的物品也在 不断增加。缝纫机既是人们日常的消费用品也是相关工业的加工设备,它具有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 的双重性。因此缝纫机产业具有很强生命力。 普通家用缝纫机已走过了150年的历史,基本上已完成其历史使命。国内用户对普通缝纫机的需求 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原作为老三大件之一的缝纫机已失去了昔日的辉煌。目前我国家庭用缝纫机社 会保有量有一亿台。每百户家庭拥有率为28%,其中大、中城市百户家庭拥有率为71%,中、小 城市拥有率为43%,农村地区拥有率大概为20%,虽然社会拥有量较高,但是目前缝纫机的使用 率还是不高。因此普通家用缝纫机已慢慢地远离用户。近年来,该产品有其成熟的技术、质量稳定 性和向第三世界出口的需要,还有着远离城市边远的农村市场。 以轻巧、灵便、具有多种功能、与家居协调的新型的家用多功能缝纫机正悄然兴起,国际上已有着 巨大的市场,在我国目前还处于消费导向阶段,部分质量好而价格高的电脑、电子多功能家用缝纫 机还未进入我国消费者的视野。但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普通家用缝纫机必将被多功能缝纫机取而代 之。预测在二十一世纪前期也是热门产品之一。 工业缝纫机和缝制机械是一种加工设备,主要适用于相关的工业企业。至1998年,我国隶属于纺 织、轻工、军工和乡镇的服装企业的总数有8.8万家,其中纺织系统有6万多家;拥有各类服装机 械共4000万台套,从业人员近480多万人。据服装行业统计:1998年服装产量为98亿件,出口创汇 404亿美元,其他如:鞋类企业有5000多家,从业人员60万人,产量70亿双;皮革行业中皮制品加 工企业有几千家,(各类畜皮折成牛皮)共有1亿多张,皮革及皮革制品的出口也是轻工出口大 户;其他还有需要缝制口袋,包括运输、化工、粮食等需的封包、封口袋机,制作箱包、家居装 饰、汽车沙发、军械炮衣等各类特种、厚料缝纫机,以及凡要缝制的用具有都需要工业缝纫机作为 其加工设备,因此社会需求量很大。 随着相关工业的发展,工业缝纫机的拥有台套将继续增长,估计缝制设备将从现有400万台套增长 到500万台套;每年需要更新的设备占25%,加上出口近百万台,年总共需要各种工业缝纫机250- 280万台左右。 虽然企业在使用国产缝制设备的比例大大提高,但是部分企业在生产线上需要的关键的特种缝纫机 因国产缝纫机质量还没有过关,每年还需耗3-4亿美元从国外进口,进口量也有30-40万台,国产 机种如能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完善品种,加快替代进口,我国缝制设备生产企业的前景是非常乐 观的。 国际市场分析预测 国际消费市场也是多层次,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与第三世界国家相比,对缝纫机需求的差别很大。 目前,我国产品较适合第三世界国家。普通家用缝纫机主要进入第三世界国家,家用多功能缝纫机 和工业机部分产品已进入先进发达国家。家用多功能缝纫机和工业机部分部分产品已进入了先进发 达国家。“八五”、“九五”期间,我国出口以年23%的速度增长。 因世界经济的不景气和劳动成本的上升,国际上原有生产企业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动,也使市场也进 行重新划分。目前国际上主要生产国是日本,其中在国际上有较高著名度的有:日本JUKI株式会 社,Brother工业株式会社,PAGASUS缝纫机制造公司等,全世界缝纫机产值约为50-60亿美元。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老牌缝纫机制造商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如美国尤宁公司被日本重机公 司所收购,德国杜可普公司和阿德拉公司和阿德拉公司也进行了合并;意大利利满地公司也将设备 和产品转移到境外生产;美国最有名的胜家公司和德国最有名的普法夫公司相继被香港善美公司收 购,近年来又因经营不善提出破产保护;日本国内产业空洞化,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部分企业在 缝制设备制造上已无利润,原日本一些著名企业也准备转产;胜家有公司的四万多个原经销缝制设 备的企业也转经销其他的产品。就是日本也面临着日元的变动,面临着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其出 口总之,国际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国际市场的新格局也给我国缝制机械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使我国 缝制设备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也逐步扩大。若没有国际上的金融风波和危机,我国缝制设备的出口将 有一定幅度的增长。 我国缝纫机在国际市场大致分七个地区,按出口额分:香港和东南亚约占17%;亚洲市场约占 24%;美国市场约占9%;中东和非洲市场约占7%;其他占16%。随着企业不断走向世界,缝制 设备出口潜力越来越大。但是出口产品的结构必须进一步完善,必须提高其附加价值,提高单件创 汇能力,加强售后服务。这也是目前制约我国缝纫机出口产品的结构必须进一步完善,必须提高其 附加价值,提高单件创汇能力,加强售后服务。这也是目前制约我国缝纫机出口的一个重要因素。 “十五”期间应进一步打好出口基础,扩大宣传,争创名牌。到2015年中国缝纫机工业应在世界 缝制设备销售上占主要的地位,出口产品占国际市场分额70%以上,真正成为世界缝制设备生产强 国。 加入WTO组织后,对本行业发展的影响 WTO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产物,在目前已有134个国家和地区成为WTO成员的背景下,世界不能没有 12亿人口的中国,中国也必须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因此加入WTO已是大势所趋。 加入WTO后,任何行业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缝纫机行业还不是国家支柱产业和重点行 业,其相对影响较小。 加入WTO后,关税保护的消失,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从缝纫机行业的现状来看,“十五”期 间,行业主要生产和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主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 在进出口产品的结构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具体品种上,家用缝纫机和工业缝纫机中的平缝机、包缝 机等需量、产量较大的品种已成为我行业的主导产品,日本、德国、意大利等都已将此类产品转移 到中国生产,大部分零部件也有中国企业配套,国产替代能力加大,国际直接进口的压力减小。而 主要进口的是一些特种、高技术含量的工业缝纫机,如机电一体化的自动控制缝纫机,大型的裁 布、拉布设备,多头的电脑刺绣设备等,有的产品对我行业来说暂时还生产不了,或正在进行开发 阶段;有的是可能从结构布局上应该有先进国家来生产,我们不可能也无必要去大而全的全部开 发。这些高科技产品的进入正填补了我行业的短缺,这种结构应是合理的。但是部分关键零部件如 高速旋梭、工业机针等其价格性能比将下降,进口量增大,对国内同类产品生产企业有一定压力。 “十五”期间,必须加大高科技在行业中的应用,加快结构调整,提到产品质量,尽可能加快扩大 出口、替代进口的步伐。 加入WTO之后,要注意贸易摩擦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国际缝制设备产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已经引起 高度重视,我们要杜绝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和专利的行为,注意国际市场、产业发展的动向。 (二)、行业发展趋势 国际上本行业发展水平和技术发展趋势 1、国际上有日本、德国、意大利、瑞士、韩国、印度和我国台湾地区等为数不多的国家和地区在 生产缝制设备,其中以日本为最。日本约有65家生产企业,年产量约200多万台。先进国家已基本 停止普通型的家用缝纫机和低档次工业缝纫机的生产。由于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先进国家也在缝 制设备领域内实施高科技与生产化的结合,使缝纫机从中速到高速、从普通到特殊、从机械到电 脑、从单机到自动组合,在产品设计、结构、外形到功能都实现了新的突破,使缝纫机这一传统产 业实现了新的技术升级。 国际技术发展趋势是:是实现了机械、电、磁、光、遥控、传感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重视基础研 究和技术储备,注重科技创新成果转换。 到2005年,电子技术综合应用能力进一步提高,又一批新的自动化机种、专用特种缝纫机和脱技 能机种相继被开发并投入市场。一些企业将产品开发的重点放在引导服装多样化的新潮流和高附加 值的产品上。 2、合理的经济规模、组织结构、专业化协作程度和生产集中度 产业尽可能将有效资源得以充分的利用,控制关键的技术和零件的制造。建立科研机构;根据市场 需求实现多品种少批量生产,在以中小企业生产特殊工业机为轴心,结合大中型企业生产通用性强 的高批量机种为主的整体结构和经营体制;尽可能获得市场需求信息,以销定产。逐步将零部件生 产向周边国家扩散,通过国际化采购和专业化协作配套,降低生产成本。在管理上实施TQC、5S和 TPM,加强质量检测,进一步保持和提高品牌在国际上的著名度。采用跨国收购和向低成本国家转 移等多种经营方式。 3、 国内本行业产品发展趋势和技术发展方向 本行业产品发展趋势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2001-2005年,我国缝纫机行业还需要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研究,控制低水平重复,提高产品质 量,着重发展系列品种,填补空缺产品。培育科技要才,激活科技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为传统 产业向高科技产业根本转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2006-2010年,完善系列品种,具备多品种一定批量生产的能力;企业拥有创新知识,充分认识 “谁拥有知识产权,谁就掌握企业发展的主动权”,企业具备高精、柔性、智能型的加工技术,机 电一体化产品更加成熟;拥有一定的技术储备,多种高新技术在缝制设备上得到了试用。 2011-2015年,基本上完成产业向高新技术嫁接和转移,部分企业建立了自我开发设计研究机构, 从技术跟随走向自我创新的新阶段,产品在关键工艺和结构上都有新的突破。 行业规划的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待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贯彻落实党的十 五大基本路线和精神,加大改革力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结构调整,协调品种和数量;加紧 人才培养,造就一批新型的科技人员;加速技术创新,实现传统产业向高科技产业的转移;加强市 场建设,满足和适应社会需求。通过规划的实施,实现缝制机械产业的再次飞跃,使中国缝制机械 产业成为世界缝制机械产业的主要支柱。 二、发展目标 : 1、高产品质量,大力开发新品种,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完善系列品种的发展; 2、加快技术升级,注重电子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嫁接,提高缝制机械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 含量,开拓有竞争力的新产品; 3、加速调整生产结构和经营战略,转移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加速实现机电一体化,利用当前先进 的科学技术充分考虑人体工程和环境工程,采用无技能自动化控制技术,解放劳动力,以适应当知 识经济的发展; 4、研究缝制机械对缝料的适应性,研究各类纤维织物、厚薄料与缝制设备的内在关系,采用传感 控制系统,自动调整底、面线的张力,和对缝料的识别能力,保证缝制设备能满足各类纤维的要 求;对缝制设备的缝纫性能从观念上进行更新和突破; 5、降低缝纫时的噪音,改善操作者的环境条件,采用内置式的电机和轻合金运动机构,实施无油 化技术,新型剪线技术、底线无限量技术、研究立体缝纫和无线缝纫。 三、“十五”期末主要产品计划产量 缝纫机总产量 660万台 家用缝纫机产量 440万台 工业用缝纫机产量 220万台 主要品种分类及产量 家用多功能缝纫机 200万台 平缝系列缝纫机 120万台 (单针平缝、针送布、差动送布、综合送布、带刀、筒型、柱型、自动 剪线等等20多种) 包缝系列缝纫机 80万台 (3、4、5线、包辫、综合送料、筒式、超高速机) 绷缝系列缝纫机 5万台 (各种装饰线迹、平台式、筒式、曲臂式、加各种附件) 特种系列缝纫机 5万台 (钉扣机、锁眼机、暗缝机、封包机等) 刺绣系列缝纫机 0.6万台 (单头多针、多头多针等、园筒绣机、雕孔绣、攀带绣等) 编织系列编织机 10万台 (普通编织机、电子编织机) 其他系列机种 10万台 “十五”计划产值、产量、出口 亿元、万台、亿美元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15

产值

90

100

110

120

130

280

产量

700

710

720

730

740

700

家用

480

450

425

415

400

350

多功能

(200)

(210)

(225)

(245)

(300)

(350)

工业用

220

260

295

315

340

350

出口量

480

500

510

520

550

550

家用

380

390

370

360

350

280

多功能

(170)

(180)

(220)

(260)

(280)

(280)

工业用

100

110

140

160

200

270

创汇

5.5

6.8

7.6

8.5

10

20

珠海二家:40万 注:多功能缝纫机含在家用缝纫机之内 主要措施与政策建议 1、深化改革,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国有大中型企业要按照“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 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加快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进一步适应市场经 济的发展; 2、制订相应的产业政策,围绕体制改革、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调整产品结构、完善市场机制,加 快改革、改组、改造步伐,进一步落实国家有关的投资政策和经济贸易政策; 3、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强化企业技术创新文 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科技资源、引导科技活动方面的基础作用。加强对行业宏观和微 观的研究,制定适合行业发展的技术政策,对加速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并实现产业化的企业;对 积极采用先用先进技术设备、引进管理模式的企业,不受地区限制应实行财税扶持政策,完善配套 政策。加速实施行业跨世纪发展战略,树立科技创新意识和技术创新机制,制止盲目的低水平重复 建设,引导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4、研究市场,分析市场,进一步培育市场,进一步培育市场,建立市场信息,加速市场信息和动 态的反馈,尤其要掌握国际市场的信息;研究需求,分析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协调总量;搞好国 际、国内各种形式的展览、展销活动,引导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5、提高技术开发费用,用于企业技术开发研究,建立科技开发奖励基金,奖励有特殊贡献的科技 人员,建立科技开发奖励基金,奖励有特殊贡献的科技人员;建立、完善、加强科研机构和信息网 络建设。健全全国缝制设备工业信息中心、全国缝纫机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和全国标准化中心, 充分发挥三中心在为行业服务作用; 6、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对行业发展的引导、监督和服务职能,搞好协调,规范市场,提供信息,促 进行业的发展。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缝制机械产业虽然是一个小产业,但有其特殊的地位。在发 展中与先进国家相比又有较大的差距,相对来说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这一产业经历了50多年的发 展,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成熟的条件。 因此,在国际产业结构大变动中,需要各企业齐心协力,把发展的目光瞄准国际先进水平,抓住机 遇,振奋精神,努力拼搏,勇于赶超,尽快地跻身于世界缝制设备生产强国之列。 摘自“武汉市远东缝纫洗烫设备有限公司 ”
  • 上一篇文章: 汉高推出衣物柔顺剂

  • 下一篇文章: 缝制设备市场已经火爆 今年一季度销售额超去年全年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兼职 干洗 熨烫 前台(上海…[1317]

  • 我想开家水洗或干洗店,不知…[898]

  • 象王洗衣连锁包类洗涤价目…[639]

  • 9月1号找工作[816]

  • 怎样开好干洗店?[854]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投币洗衣机热销,欢迎加盟…[3281]

  • 厦门干洗店诚聘师傅[2881]

  • 2005上海国际洗涤整烫技术…[5340]

  • 广州国际消毒卫生产品交易…[1302]

  • 劳模可免费洗衣[2109]

  •  
     相 关 文 章
  • 转让全套干洗设备[19]

  • 强力推荐--伊莱雅洁绿色环…[30]

  • 强力推荐--伊莱雅洁绿色环…[68]

  • 北京某高档干洗店高薪聘店…[65]

  • 中新社:台湾知名洗衣连锁…[22]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 2000 - 2005 中国干洗联合网

    闽ICP备050011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