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日报》
一位姓邱的女士拿了一件裘皮大衣到一干洗店干洗。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好端端的一件
衣服现在再也不好意思穿出门了。 “1998年买的,结果只穿了一个冬天。去年冬天拿去干洗后,
就再也没有穿过。衣服的颜色都变了,咋个穿嘛。”想起这件事,她 就感到心痛。洗衣店主答应
拿到成都去洗,结果两个多月了,依然如故。店主答应承担1000元的经济损失,然而与衣服的价
值相差 太远。“我只想给我洗出原来的颜色,不然衣服就只能报销了。一千元抵不了事。”她显
得愤愤不平。
无独有偶。一位男士照样在干洗店遇到了伤心事。一件只穿了一个冬季的皮衣拿到干洗店洗
后,他也再不好意思穿着出门了, 原来的毛领被洗得光怪陆离,真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只好
望衣兴叹,自认倒霉。
消费者遇到这样的事已经不是个别现象。据消委会的同志介绍,干洗质量投诉已经成为去冬今
春的一个投诉热点,接受的投诉案 件至少在 40 件以上,除了极少部分是消费者自身不知情外,
绝大部分是干洗店的责任,最突出的问题是颜色变了,起绉,没有洗干 净。任何一个消费者都不
愿看到自己的当家衣服就这样被糟蹋了。
干洗质量为何如此差?据一位知情者透露,许多“干洗店”是在“挂羊头卖狗肉”,名为干洗
实为水洗,洗了之后再给你熨一道 就脱手,其成本比干洗要少得多。而有的干洗店内的设备就是
一件拉客的摆设,有可能根本没有用过。一件好点的衣服,干洗费少则 几十元,多则上百元,其
中的利润可想而知。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现在我市的干洗店有几十家,其规模、设备、专业技术参差不齐,鱼目
混珠者比比皆是,一不小心就可能 进了“黑店”。针对干洗投诉的不断增多,有关执法部门应当
对这一行业进行有效地整顿和管理;另一方面,从业者首先应洗洗自己 的头脑,不要自己砸了自
己的饭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