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六十年代求学时,妈妈替我买了两双尼龙袜(每双3.50元),上体育课时因不小心钩
破了个洞,心里很着急,后来妈妈拿去洗净,到街上服务站去补了一下,花费了几毛钱又恢复如
新,一穿又是好几年。时过境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今为一双袜子再去织补当然是笑
料了,但是,当你穿上数百元的一件羊毛衫,或上千元的一套毛料西服,由于穿着不慎或被异物钩
破时,是否会就此将它束之高阁或者想到再买新的?依笔者之见,“派头不要太大噢”!这就使人
想起六七十年代社区服务站的“织补”这一行当。
另据报载,现今沪上服务行业中“织补”一项是个空缺[注:据本站了解,上海地区有不少店
提供织补服务,只是没有太大名气而已;这也是本站和‘福诚针车’合作的原因,希望将织补领域
填补进来],而织补又涉及到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要知道,我们尚远远没有达到“一次性消费”
之国情,不少羊毛内衣、高级毛料西服经小修小补还能够妙手回春,物尽其用。
鉴于此,六七十年代盛行的社区服务站应当让它重起炉灶,尽快恢复起来,让“织补”业唱
起配角来,倘若让一些社区的下岗女士凭借她们灵巧的双手,干起“织补”这个行当,也是解决我
们社区再就业的出路之一。
此外,织补行业投资少、见效快、无须多少资本,就可在社区服务站统一工作,也可在家个
体“单干”,又不受年龄、知识等方面限制,初学时可由社区网络牵头,组织这些热心此项工作的
下岗女工去专业师傅那儿拜师学艺,待掌握了一定织补技术之后便可“上岗作业”,只要功夫深,
铁棒磨成针。
当然,干织补行当也要向有关部门申领营业执照,切忌乱收费“斩客”,经商以诚为本,相
信如果社区服务站能恢复营业,走向“第二春”,既能为新村居民日常生活拾遗补缺,又能解决自
身吃饭问题,真是一举两得,不妨一试如何?
摘自《新民晚报》 照 熙
本站简评:这个主意真地不错!据了解,织补的收费按厘米算,一般是20-40元不等(各地行
情不同);工具很简单,消耗也少,纯技术活!但如果做地好,一人的手艺养活一家人好象不太
难?! ^O^ |
|